第八章:清心竹之秘与谣言初起

天刚蒙蒙亮,旭日初升,将金色的光芒洒向青木派的群山。叶沉早早地离开了自己的房间,他没有直接去药田,而是先在宗门膳堂简单用了些清粥,然后才不紧不慢地朝着药田入口走去。他要避免太过显眼,毕竟“不经意”是他计划的关键一环。

到了药田入口,那片清心竹林就在不远处。清心竹林占地不大,只有几十棵竹子,但因为位置显眼,来往弟子很多。竹子普遍长势不佳,竹叶泛黄,显得有些萎靡。叶沉走到竹林边缘,装作在巡视药田的样子,并没有立刻进入竹林内部。他先是围着竹林外围转了几圈,仔细观察着竹子的病况,以及周围灵气流动的细微变化。他的目光锐利而精准,仿佛能透过表象看到灵气的本质。

他注意到,清心竹林的旁边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径,通向药田深处。这条小径平时人迹罕至,只有少数负责深处药田的弟子偶尔会经过。这给了叶沉一个绝佳的机会。他可以借故在这条小径上“探查”,然后“偶然”地发现清心竹的问题,并开始他的“不经意”修缮。

叶沉决定从一棵最靠近小径,也最是枯黄萎靡的清心竹开始。他拿出一把小铲,开始在竹子根部松土。他动作很慢,也很自然,就像一个认真细致的药田学徒。一边松土,他一边将一丝丝细微的灵气通过“唤醒之法”导入竹子根系。他并非直接注入饱满的灵气,而是像轻柔地唤醒一个沉睡的孩子,激发竹子自身吸收灵气的潜能。

他知道,清心竹虽然对灵气纯净度要求极高,但也并非完全无法吸收驳杂灵气。关键在于,如何引导和过滤这些灵气。他脑海中浮现出前世生物学中的“渗透压”概念,以及植物根系对矿物质的选择性吸收。他尝试用“唤醒之法”模拟这种选择性,让清心竹的根系自行“筛选”和“转化”周围驳杂的灵气。这需要极强的控制力,以及对灵气属性的深入理解,稍有不慎,便可能适得其反。

他忙碌了大约一个时辰,汗水浸湿了衣衫。他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,只是让那棵竹子的竹叶,从枯黄中透出了一丝极淡的青色,如果不仔细看,根本无法察觉。他知道,欲速则不达,他需要循序渐进。

午时,药田的巡视弟子陆陆续续过来换班。叶沉特意选在这个时候,从清心竹林旁的小径上“恰好”走出来,手里拿着那把小铲,身上沾染着泥土和草屑。他装作不经意地抬起头,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李虎。

李虎今天负责在药田入口处的一个小岗哨值守,主要是登记进出药田的弟子,并处理一些简单的药材交接。他正百无聊赖地趴在桌子上,打着哈欠。

“叶沉?你小子怎么跑到这边来了?不是说你最近只负责药材整理了吗?”李虎看到叶沉,眼珠子转了转,语气中带着一丝惯有的轻蔑和好奇。他虽然对叶沉上次治好玉露草的事情感到惊讶,但骨子里还是觉得叶沉是个资质平平,容易拿捏的底层弟子。

叶沉脸上露出一丝腼腆的笑容,挠了挠头,说道:“啊,李虎师兄。我……我前几日在藏书阁看书,看到了些关于清心竹的记载。那书上说,清心竹长势不佳,可能会影响到内门师兄姐的修炼。我……我这几日没什么事,就想着过来看看,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地方。”

他故意说得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,给人一种他只是出于“多余的好心”和“不自量力”的错觉。他知道李虎最爱嚼舌根,也最爱炫耀自己知道的多。

“切,就你?能帮上什么忙?清心竹可是连执事大人都头疼的问题,宗门多少师兄姐都尝试过,都没用。”李虎果然不屑地撇了撇嘴,但眼中却闪过一丝探究。这清心竹的问题确实困扰宗门多年,叶沉这种小人物也敢插手,倒是有点意思。

叶沉假装沮丧地低下了头,然后又抬起头,眼中带着一丝“灵光一闪”的惊喜:“不过……不过我刚才在竹林旁边的时候,好像看到那几棵清心竹,比前几日似乎……似乎精神了那么一点点?”他语气带着不确定,仿佛是自我怀疑,又像是在寻求认同。

李虎闻言,立刻来了精神。他最喜欢这种小道消息,特别是关于药田的,这可是他向其他弟子炫耀的资本。他走到叶沉刚才忙碌的那棵清心竹前,眯着眼睛仔细看了一会儿。

这棵竹子本就枯黄严重,叶沉的“唤醒”效果微乎其微,不细看根本看不出来。但李虎是个半吊子,又急于表现自己的“洞察力”,他下意识地想证明叶沉说的是“错的”,结果反而自己陷入了思维定势。 他努力想要找到叶沉说的是假话的证据,然后他却想起来,这清心竹的情况,他最近并没有怎么关注过,而当他努力的去回想的时候,他发现自己大脑一片空白。但是,李虎又不想承认自己根本没注意过清心竹的情况,他只能随声附和。

“嗯……好像是那么一点点。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。”李虎模棱两可地说着,但他心中却有些狐疑。这小子难道真发现了什么?他瞥了一眼叶沉手中的小铲,又看了看叶沉身上的泥土,心中嘀咕,这叶沉最近倒是越来越古怪了,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听自己的了,但是他却表现的老实巴交的,让人也说不出什么来。

叶沉看出了李虎的犹豫,他心里暗笑。他立刻趁热打铁:“我也只是瞎琢磨,可能是我看错了。不过我打算这几天都过来看看,再多翻翻典籍,说不定能找到什么线索。毕竟能为宗门分忧,就算只是一点点,也是好的。”

他又做出一副纯良无害,又带着那么一点点不撞南墙不回头的“傻气”模样。

李虎一听,心中盘算起来。这叶沉最近治好了玉露草,得了执事大人的夸奖,虽然他嘴上不屑,但心里还是有些嫉妒。如果叶沉真的能把清心竹弄好,那他岂不是功劳更大了?但是,如果叶沉失败了,自己能提前知道这个内幕,到时候还能趁机嘲讽一番。而且,这事也确实不关自己的事,他乐得隔岸观火。

“行吧行吧,你爱折腾就折腾吧。不过别耽误了执事大人分配的任务,不然我可要汇报上去的。”李虎故作严厉地提醒了一句,然后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岗哨,心中已经开始琢磨着,这事儿要不要跟其他相熟的师兄弟们念叨念叨。毕竟,叶沉这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小子,突然这么“努力”,还牵扯到清心竹这种重要灵植,肯定能引起不少人的兴趣。

叶沉看着李虎远去的背影,嘴角不易察觉地上扬了一下。计划的第一步,顺利完成。通过李虎这张“大嘴巴”,清心竹“异变”的消息,以及他“不经意”地介入,很快就会在弟子们中流传开来。

接下来的几天,叶沉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清心竹林旁。他不再局限于一棵竹子,而是将“唤醒之法”扩散到更多的清心竹上。他每次只处理几棵,并且每次的“唤醒”程度都控制得极低,低到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程度。他就像一个耐心的园丁,用最精细的笔触,一点点地修复着一幅残破的画卷。

他还在清心竹林周围,佯装寻找什么东西。他时不时地蹲下身,仔细察看土壤,甚至用手小心地拨开一些野草。这是为了引出“流云石”这个概念的铺垫。他不能直接说要用流云石,他需要“发现”清心竹是因为缺少流云石而长势不佳。

第三天上午,叶沉再次来到清心竹林,他发现昨天他做过手脚的一棵清心竹,竹叶的青色又加深了几分。这种变化依旧非常微妙,但在阳光下,仔细看的话,能够感受到一丝微弱的生机。他心里清楚,这是“唤醒之法”和灵气微循环开始生效的体现。

他正忙碌着,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。他回头一看,又是李虎。李虎今天似乎特意过来观察他的动静。他看到叶沉又在清心竹林里忙活,眼中带着一丝捉摸不透的表情。

“叶沉,你小子还真在这儿折腾啊?看你这样子,好像真有什么发现?”李虎走过来,故作随意地问道,但他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叶沉正在处理的那棵清心竹,试图看出什么端倪。

叶沉“吓了一跳”,他慌忙站起身,拍了拍身上的泥土,脸上带着一丝窘迫:“李虎师兄,吓我一跳。我……我就是随便看看,没什么大发现。”他嘴上否认,但眼神却控制不住地飘向那棵青色稍显浓郁的清心竹。

李虎心思敏锐,立刻捕捉到了叶沉的“小动作”。他走到那棵竹子前,仔细观察起来。果然,他发现这棵竹子,相比于周围其他清心竹,似乎确实多了一分不易察觉的翠绿。上次他只是敷衍着说了一句,这一次他却看得认真起来。他虽然不精通灵植医理,但作为在药田里混了这么多年的弟子,最基本的生命迹象变化还是能分辨的。

“咦?这……这棵竹子好像真的有点不一样了!”李虎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,声音也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几分。他伸手摸了摸竹叶,感受着那一丝微弱的灵气波动。这变化虽然不大,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。

叶沉见李虎发现了,脸上立刻露出“无法掩饰”的惊喜和一丝“难以置信”的表情:“李虎师兄,你也发现了?我还以为是我太过心急,产生了错觉呢!这……这几天我就是随便用灵气滋养了一下,加上昨天我在藏书阁又查到一些零碎的记载,说是清心竹的根系需要一种特殊的灵石才能更好地吸收灵气……”

他欲言又止,仿佛自己说漏了嘴,又像是在自我纠正,语气充满了不确定。

李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。这个消息可比他想象的要有价值多了!“特殊的灵石?什么灵石?这清心竹的问题,宗门多少年了都没解决,你小子竟然真能找出点门道?”李虎追问道,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激动和好奇。他现在恨不得立刻抓住叶沉,把所有知道的都问出来。

叶沉适时地露出一丝为难:“我……我只是在几本非常古老的典籍中看到过只言片语,说是清心竹的根系需要‘流云石’作为附着物,才能够更好地吸收和过滤灵气。但这种说法太偏了,而且流云石是珍贵灵材,一般都是给内门弟子修炼用的,或者用于培育极其重要的灵植。清心竹毕竟只是辅助灵植,宗门根本不可能舍得用流云石来铺设的,我也不敢随意乱说,怕惹得执事大人不快。”

他故意强调“流云石”的珍贵和难以获得,又摆出一副“小人物不敢多言”的姿态。这样一来,一旦流云石的概念传出去,就不会显得是他刻意为之,反而像是他基于事实的“发现”。

李虎听得眉飞色舞。流云石!这名字听起来就高大上!这叶沉虽然平时窝囊,但真拿出点东西来的时候,还挺唬人的。虽然叶沉说得吞吞吐吐,但“清心竹”、“流云石”、“内门弟子修炼”、“珍贵灵材”这些关键词,足以引爆李虎那颗八卦之心。

“流云石?哼,有什么不敢说的!执事大人不是最看重为宗门解决问题的人吗?你小子就大胆地说,他要是问起来,你就说是你在藏书阁偶然看到的。”李虎拍着胸脯说道,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叶沉的发现被宗门高层重视,而他作为第一个“知情人”,也与有荣焉的场景。

叶沉感激地看了他一眼:“多谢李虎师兄提点!我……我再观察观察,再确定一下,毕竟这都是些零散的线索,不能随便乱说。”他再次强调了“不确定”和“零散线索”,为自己留下了足够的退路。

李虎满意地点了点头,他觉得自己又一次“点拨”了叶沉,心中很是得意。他看着叶沉继续在竹林里忙碌,自己则大摇大摆地走开。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个“惊天”消息告诉其他师兄弟们。

果不其然,不到半天时间,“叶沉在药田入口那边捣鼓清心竹,好像还让清心竹长势好转了”的消息,就在外门弟子中传开了。紧接着,“叶沉说清心竹的问题是缺少一种叫‘流云石’的珍贵灵材”的说法,也像长了翅膀一样,飞速扩散。

这些消息在弟子中引起了不小的议论。一些弟子觉得叶沉是在异想天开,瞎胡闹;另一些则对叶沉刮目相看,毕竟他之前治好玉露草的事情还在津津乐道。而那些平时和李虎走得近的弟子,更是添油加醋,将叶沉描绘成一个“深藏不露,一心为宗门分忧”的奇人,只因为是李虎第一个“发现”了他的“端倪”。

叶沉并没有理会这些流言蜚语。他依旧每天按部就班地来到清心竹林,继续他的“唤醒”工作,并且“不经意”地在竹林中“寻找”流云石的“踪迹”。他甚至会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,偷偷地埋下几块普通石子,然后假装挖出来,表现出一副失望的样子。他要在潜移默化中,让“流云石”和“清心竹”的联系,深入人心。

就这样又过了几日。

清心竹林的几棵被叶沉重点“照顾”的竹子,绿色已经比之前明显了许多,虽然还是远不如健康清心竹那样翠绿欲滴,但那种从枯黄中焕发出的生机,已经肉眼可见。这些细微的变化,在弟子们口口相传的“叶沉在捣鼓清心竹”这个大背景下,显得越来越明显。

这一天傍晚,药田执事大人一如既往地巡视药田。他刚从深处药田出来,准备返回药阁批阅杂事。当他走到药田入口附近时,隐约听到几个外门弟子在低声议论。

“……真的假的?那几棵清心竹真变绿了?我早上看的时候,好像是没什么变化啊。”一个弟子半信半疑地说道。

另一个弟子神秘兮兮地回答:“当然是真的!我上午特意去看了,虽然不明显,但确实比以前精神多了!听说……是叶沉那小子用了什么特别的法子,他还说清心竹的问题是缺了什么‘流云石’……”

执事大人听到“清心竹”和“流云石”这两个词,脚步不由得停了下来。清心竹长势不佳的问题困扰宗门多年,他也曾耗费不少心力,但都收效甚微。至于流云石,更是珍贵灵材,从未有人提议用其培育清心竹。他眉头微皱,心中生出一丝好奇。叶沉?那个治好了玉露草,还得了自己令牌的小子?

他没有惊动那几个弟子,而是悄无声息地走到了清心竹林旁。他驻足片刻,敏锐的灵识扫过眼前这片竹林。他先是扫过几棵普通的清心竹,它们仍旧是枯黄萎靡,散发着微弱而驳杂的灵气。 接着,他的灵识扫过几棵清心竹,这些清心竹明显比周围的竹子多了一丝新生的灵韵。虽然变化极其细微,但在他这种常年与灵草打交道,对灵气波动极为敏感的人面前,这丝变化无处遁形。他甚至能感觉到,这些竹子内部的灵气循环,似乎比之前更加顺畅。 他注意到,有几棵竹子的根部土壤,似乎有被动过的痕迹,很新。很显然,那是在最近几天刚刚翻动过的泥土。 执事大人目光深邃,他心里开始思索起来。清心竹长势好转,这绝非偶然。这变化虽然不大,但却意味着某种可能。他想起了叶沉在藏书阁的研读,以及他对灵枯病的独特见解。难道这小子,真的在清心竹上找到了突破口? 他没有立刻去找叶沉,他知道叶沉那小子机敏过人,直接问反而会让他警觉。他决定先不动声色地观察,同时在暗中派人调查一下,看这几天到底发生了什么。他要看看,这叶沉还能给他多少惊喜。

执事大人最终没有直接进入清心竹林,他只是在竹林外围默默地观察了一会儿。他看着那些清心竹,尤其是那几棵,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。这片竹林,也许真的要迎来它枯萎后的新生了,而这一切,似乎都与那个不起眼的外门弟子叶沉有关。一个清晰的念头在他心中形成:这小子,不简单!他决定要更加关注叶沉的动向。

Comments (0)

No comments yet. Be the first to share your thoughts!

Sign In

Please sign in to continu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