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:竹林的微妙变化与暗中的眼睛
叶沉从药阁回来,心里知道这“一小块”流云石只是个开始。他没有急着去清心竹林,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,他把那指甲盖大小的流云石仔细看了一会儿,然后就小心地把它敲碎了。他用一种很精细的手法,把流云石变成了细小的粉末,因为他知道,直接用一整块流云石,效果可能不好,甚至还会伤到清心竹。他把这些流云石粉末小心地收集起来,放进了一个小小的玉瓶里。他心里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,他要让执事大人慢慢地看到效果,而且要让执事大人觉得,这效果都是他辛辛苦苦“唤醒”出来的,而不是流云石的功劳。他要让执事大人心甘情愿地为他提供更多的资源,这样他才能在宗门里走得更远。
第二天清晨,天色还没有完全亮起来,清心竹林里还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。叶沉就带着那个装有流云石粉末的小玉瓶,来到了竹林。他选了一棵靠近小径的清心竹,那是他之前就一直在用“唤醒之法”调理的,这棵竹子已经有了一些起色,叶子也比其他的清心竹要绿一些。他蹲下身,动作很轻柔,就好像在对待一个非常脆弱的婴儿一样。他从玉瓶里倒出一点点流云石粉末,然后很均匀地撒在了这棵竹子根部的土壤里。那些粉末在空气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,然后就慢慢地融入了土壤之中。
接着,叶沉就开始施展他的“唤醒之法”。一丝丝灵气从他的指尖流出,温柔地进入到竹子根系的土壤里。这一次,他的“唤醒之法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精妙。他不仅仅是要唤醒清心竹的生机,还要小心地引导清心竹的根系,让它们一点点地吸收和适应流云石中纯净的灵气。他要让流云石的能量被清心竹完美地吸收,而不是对竹子造成任何负担。他知道,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的控制力。
他每天都会在清晨和傍晚来到竹林,重复着这些动作。他不会对所有的清心竹都使用流云石粉末,而是只挑选了三到五棵看起来比较有潜力的竹子。他要让这些竹子的变化,看起来是缓慢而自然的,就好像它们只是在叶沉日复一日的辛勤照料下,慢慢地恢复了生机一样。他心里清楚,如果效果太快,反而会引起执事大人的怀疑,那样就得不偿失了。
在施展“唤醒之法”的时候,叶沉也会仔细地观察四周。他知道执事大人肯定会派人来暗中观察他,所以他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小心。他会假装在竹林里“寻找”流云石的踪迹,有时候也会故意挖出一些普通的石头,然后表现出一点点失望的样子。这样一来,就能进一步巩固“流云石难寻”的印象,也为他未来可能提出“需要更多流云石”的请求,早早地埋下伏笔。
时间一天天过去,清心竹林里的变化虽然缓慢,但确实在发生。那些被叶沉特殊照料的清心竹,它们的叶子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枯黄了,而是隐隐约约地透出了一丝淡淡的翠绿。虽然这种变化并不明显,但对于那些对清心竹十分熟悉的弟子来说,还是能够感觉到一些不同。
……
第三天的中午,清心竹林里,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,洒下斑驳的光影。叶沉正在一棵清心竹前忙碌着,他小心翼翼地用小木棍拨开竹子根部的土壤,然后又很隐蔽地撒上了一点流云石粉末。他全神贯注,没有注意到远处的小径上,一个身影正缓缓走来。
那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年轻弟子,穿着外门弟子的灰色长袍,背着一个药篓。他看起来像是路过,但他的目光却不时地瞟向叶沉的方向。这个弟子叫张明,平日里不爱说话,总是默默地完成宗门任务,很少引人注意。但没人知道,他是执事大人手下最可靠的眼线之一。
张明并没有直接靠近叶沉,他只是慢悠悠地从竹林边上走过,假装在采摘一些普通的野草。他的眼睛却一直在暗中观察着叶沉。他看到叶沉蹲在那棵清心竹前,手指轻轻地抚摸着竹子的叶子,然后又闭上眼睛,仿佛在感受着什么。过了一会儿,叶沉又拿出那个小玉瓶,倒出一些粉末,撒在了竹子根部。张明看得不是很清楚,但他记下了叶沉的每一个动作。他注意到叶沉的动作非常细致,而且带着某种节奏感,就好像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一样。
张明走过叶沉身边的时候,叶沉也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,然后又继续低头忙碌。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专注和疲惫,看起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。张明心里暗自点头,他觉得叶沉果然像执事大人说的那样,是个很用心的人。他没有多作停留,很快就消失在了竹林的深处。
张明回到药阁的时候,已经是傍晚了。执事大人还在案桌后面处理公务,他的面前摆着一叠厚厚的宗门典籍。他对张明的到来似乎并没有感到意外,只是轻轻地抬了抬眼皮,示意张明坐下。
“清心竹林那边,有什么新的情况吗?”执事大人的声音很平静,听不出任何情绪。
张明恭敬地拱了拱手,然后一五一十地把他在竹林里的观察报告给了执事大人。他详细叙述了叶沉如何用“唤醒之法”滋养清心竹,如何小心翼翼地撒下那些神秘的粉末,以及叶沉那种专注而又略显疲惫的神态。
“……弟子观察到,那几棵被叶沉师弟特殊照料的清心竹,它们的叶子确实比其他竹子要绿一些,虽然变化很小,但确实有了一些生机。而且,弟子还闻到了一种非常淡的、说不上来的清香,那种香味很特别,以前从未在清心竹林里闻到过。”张明补充道,他尽量让自己说得客观而真实,因为他知道执事大人不喜欢任何夸大其词的报告。
执事大人听完张明的汇报,他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。他低下头,若有所思地把玩着手中的朱砂笔。他心里在想,张明虽然不擅长言辞,但他的观察力却很细致,而且他向来诚实可靠。他刚才说的那种“特别的清香”,让执事大人心里一动。
“那粉末……”执事大人沉吟了一下,然后抬头看向张明,“你看清楚那是什么粉末了吗?”
张明摇了摇头,有些惭愧地说:“回执事大人,弟子离得有些远,而且叶沉师弟动作很隐蔽,弟子没有看清楚是什么粉末。只看到他从一个小小的玉瓶里倒出来的。不过,那种粉末看起来很细,而且在阳光下闪着微弱的光芒。”
执事大人点了点头,没有再追问粉末的事情。他知道那应该是流云石粉末,叶沉果然按照他的预想,在使用流云石。但他更感兴趣的是,流云石的效果为何如此缓慢,而且还需要叶沉日复一日的“唤醒之法”来配合。他心里想,难道这流云石并非直接起作用,而是需要叶沉那种特殊的“唤醒之法”来催化?如果是这样,那叶沉的价值就更高了。他心里对叶沉的兴趣更加浓厚,他觉得叶沉就像一个谜团,越是接触,就越是想要深入了解。
“张明,你做得很好。”执事大人满意地对张明说,“这件事情,你继续替我留意。记住,不要打草惊蛇,一切如常。”
张明恭敬地应下,然后就退出了药阁。执事大人又重新拿起那本宗门典籍,但他却没有再看进去。他的目光落在窗外,落在清心竹林的方向。他心里盘算着,这叶沉小子,到底是真有奇遇,还是在故弄玄虚?这流云石,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?他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,然后再做出判断。
……
接下来的几天,叶沉继续着他的“日常工作”。他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会准时出现在清心竹林。他会先仔细地检查那几棵被他特殊照料的清心竹,看看它们的状态。当他看到竹叶上那一点点更深的翠绿时,他心里就感到一阵满意。
他继续用“唤醒之法”滋养它们,然后小心翼翼地撒上流云石粉末。他也会像往常一样,在竹林里“寻找”流云石。有时候,他会弯下腰,在地上扒拉几下,然后直起身,手里拿着一块普通的石头,脸上带着一丝无可奈何的表情。他知道,那些暗中观察者会把自己看到的都报告给执事大人。而他要做的,就是不断地强化执事大人的认知:流云石确实有用,但它稀有难寻,而且需要配合他特殊的“唤醒之法”才能发挥作用。
竹林里的弟子们也渐渐注意到了这些变化。
“诶,你看那几棵竹子,是不是叶子更绿了?”一个年轻的外门弟子指着叶沉正在忙碌的清心竹,小声地对旁边的同伴说。
他的同伴也凑过来看了一眼,然后有些不确定地说:“好像是吧?不过变化不大,可能是光线的原因?”
“不是光线!我每天都从这里过,这几棵竹子以前都枯黄得厉害,你看现在,虽然还没完全变好,但确实比以前有生机多了!”那个弟子肯定地说。
另一个弟子闻言,也走了过来,他仔细地看了看,然后恍然大悟地说:“哦!我想起来了,这几棵竹子不就是叶沉那个小子一直在折腾的吗?上次李虎还在药阁里说,执事大人看他折腾得认真,还给他批了一小块流云石呢!”
“流云石?那是什么东西?”有人好奇地问。
“据说是一种很稀有的灵石,能让灵植吸收灵气更快!”那弟子压低了声音,显得很神秘。
“那这么说,是流云石的功劳咯?”
“也不完全是啊,你看叶沉那小子,每天都在那里费心费力,又是抚摸又是念念有词的,那种‘唤醒之法’听起来也挺玄乎。流云石说不定只是辅助作用,关键还是要看叶沉那小子。”
弟子们议论纷纷,他们虽然看到了清心竹的变化,但并没有完全归功于流云石。他们觉得叶沉的“唤醒之法”和他的辛勤付出,才是这些竹子好转的关键。这种认知,正是叶沉想要的效果。
执事大人也定期收到张明和其他观察者的报告。报告的内容和他预想的差不多:清心竹确实在一点点地好转,但速度非常缓慢。叶沉每天都在竹林里忙碌,非常专注。他会“寻找”流云石,但每次找到的都是普通石头,表现得有些失望。
执事大人坐在药阁的案桌后,听着张明的汇报。他的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,但他心里却在不断地权衡着。他知道流云石是有效的,但他也看到了叶沉每天的付出。他心里想,如果这“唤醒之法”真的能让流云石的效果放大,那叶沉就不仅仅是一个懂得古籍知识的弟子了,他更是一个能将理论付诸实践,而且能发挥出超乎想象效果的人。
他开始思考,也许“流云石”本身并非是解决清心竹问题的唯一关键,或者说,它的效果并非是直接的、立竿见影的。相反,叶沉的“唤醒之法”,那种对灵植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精妙操控,才是真正的核心。流云石可能只是一个辅助的引子,一个提供纯净灵气的“土壤”,而叶沉,才是那个能让这片“土壤”生发出奇迹的“园丁”。
这种想法让执事大人感到一丝兴奋。宗门里不缺天赋异禀的修炼天才,但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,尤其是在灵植培植这种细微之处有独到见解的人,却是凤毛麟角。叶沉展现出来的这种能力,让他看到了解决清心竹多年顽疾的希望,甚至可能对整个宗门的灵植培植体系,产生颠覆性的影响。他感到自己发现了一个真正的宝藏,一个深藏不露的可塑之才。
但是,执事大人也深知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的道理。叶沉的这种能力,一旦过于张扬,很容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,甚至可能被其他势力窥伺。所以他要更加小心地观察叶沉,并想办法保护好这个他看中的“棋子”。他已经决定,要逐渐增加对叶沉的“支持”,但也要时刻保持警惕,不能让叶沉太过得意忘形。
执事大人心里也在猜测,叶沉是不是在故意放慢进度?他会这样做吗?也许是为了不引起更大的轰动,或者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流云石的秘密。但无论如何,叶沉的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,反而让他觉得叶沉更加成熟,更有大局观。他越来越觉得叶沉不是一个普通的弟子,他的身上藏着太多的秘密。
……
又过了几天,清心竹林里的那几棵竹子,变化已经变得更加明显了。翠绿的颜色已经不再是淡淡的一层,而是深入到竹子的骨子里,显得生机勃勃。虽然还比不上那些完全健康的清心竹,但和周围那些枯黄的同伴相比,它们就像是重新获得了生命一样。
这天清晨,叶沉照例来到竹林里。他先是检查了一下那棵效果最好的清心竹,满意地看到它的叶子已经变得青翠欲滴,甚至冒出了一些新芽。他知道,是时候再加一把火了。
他蹲下身,然后又抬头看了看四周。他感觉到一股若有若无的视线,从竹林深处投射而来。他知道,那是执事大人派来的观察者。他嘴角不易察觉地上扬了一下,然后又很快恢复了平静。
他开始像往常一样,用“唤醒之法”滋养清心竹。他手指不断地变换着姿势,灵气在他的指尖跳跃,然后缓缓地进入到竹子的根部。做完这些,他又从玉瓶里倒出一点点流云石粉末,小心地撒在竹子的根部。
然后,叶沉做了一个看似随意的动作。他用脚尖轻轻地拨开旁边一块土壤,露出了一块灰扑扑的普通石头。他拿起那块石头,仔细地看了一眼,然后又有些失望地把它扔到了一边。他嘴里还轻轻地嘀咕了一句:“唉,果然还是普通的石头,流云石真难找啊。”虽然声音很小,但他知道,周围的观察者肯定能听到。
做完这些,叶沉又走向了另一棵清心竹。这棵竹子是他特意留下来,没有投入太多流云石的。他蹲下身,假装在检查竹子的根部。在手指触碰到土壤的瞬间,他用一种常人难以察觉的手法,将掌心里残留的一点点流云石粉末,细微地融入到了这棵竹子的土壤里。他的动作非常熟练和自然,就好像只是在调整土壤一样。
他心里清楚,这种微小的变化,短时间内不会有人发现。但他相信,执事大人的观察者们,总有一天会发现这棵竹子的微妙好转。而那时候,叶沉就可以顺水推舟,将这种变化归结为“唤醒之法”的奇特效果,以及流云石的“辅助”作用。他要让执事大人觉得,哪怕只有一点点流云石,配合他的“唤醒之法”,也能发挥出惊人的效果。
叶沉做完这些,他直起身,伸了个懒腰,然后抬头看向远处。清心竹林依旧安静,只是更深处的竹影婆娑,仿佛有什么东西隐藏其中。他感觉到了那股暗中的视线,也感觉到了这片竹林里正在发生着一场无声的博弈。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。他知道,这仅仅是个开始。执事大人已经上钩了,接下来,就是他如何一步步掌控局势,让执事大人心甘情愿地为他提供更多资源,从而在青木派中站稳脚跟的时候了。
Comments (0)
No comments yet. Be the first to share your thoughts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