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:灵枯潜机

叶沉提着篮子,脚下步伐不紧不慢,他没有立刻回到自己的小院,而是绕了一个小小的圈子。他知道,李虎肯定是急着去处理“灵枯病”了。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计,李虎那种人最是厌恶,所以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尽快摆脱。

当叶沉回到院子的时候,果然看到李虎的身影正急匆匆地从院子深处跑出来。他脸上带着一丝焦虑和不耐烦,手里还拿着一把锄头和几个空药篓。他看到叶沉的时候,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,大概是没想到叶沉这么快就回来了,而且看起来还悠哉悠哉。

“哟,叶大弟子,你还真回来了啊!”李虎阴阳怪气地说道,“我还以为你被噬灵虫给吃掉了呢,看来你的命还挺硬啊!”他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讥讽,但又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嫉妒。他心里本来还想着,叶沉要是出了什么意外,那今天这活计就彻底落到自己头上了,结果这小子竟然回来了。

叶沉没有理会李虎的嘲讽,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,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。他知道,现在不是和李虎浪费口舌的时候。他要做的,就是让李虎彻底陷入“灵枯病”的泥潭,然后自己再伺机而动。他没有说话,只是默默地提着篮子,准备走进自己的房间。

李虎见叶沉不说话,便更加得意了。他上前一步,想要继续嘲讽叶沉几句,但刚要开口,就听到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一个弟子气喘吁吁地跑到李虎身旁,焦急地说道:“李虎师兄!不好了!执事大人说,药田深处又出现了新的‘灵枯病’,那些‘玉露草’都枯萎了!执事大人说,需要人立刻去处理,否则会影响整个药田的。”

灵枯病?玉露草?叶沉心里一动。这两种东西他也在原主的记忆里找到了一些信息。灵枯病是一种非常棘手的植物病害,它会吞噬灵草的灵气,让灵草枯萎死亡。而玉露草,则是一种比紫阳草还要珍贵的灵草,是炼制更高级丹药的材料。这种病,通常对外门弟子来说,就是个烫手山芋。因为处理起来耗时耗力,而且还不一定能处理好,若是处理不好,还要被扣除贡献点。

李虎听到这个消息,脸色立刻变得有些难看。他知道,灵枯病非常难缠,而且处理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这绝对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。他看向叶沉,眼神中带着一丝不甘。他原本是希望叶沉去处理灵枯病,让他吃点苦头。结果现在,这个任务竟然落到了自己头上。

“灵枯病?”李虎重复了一遍,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。他想到了之前处理灵枯病的几个师兄,无一不是焦头烂额,最后还被执事大人扣了贡献点。这让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。

叶沉看在眼里,心里冷笑。他知道李虎现在肯定在想尽办法推脱。他脸上依然保持着那副顺从且带着些许病弱的模样,但眼中深藏着的那抹冷光,却在计算着李虎接下来每一步可能的选择。他知道,李虎这种人,贪婪而又欺软怕硬,面对这样的“苦差事”,他会如何应对,将是叶沉下一步布局的关键。这个看似随机的劳动分配,对于叶沉来说,正是初步展露其心计,利用他人弱点的绝佳机会。

叶沉假装不经意地叹了口气,然后用一种只有李虎才能听到的声音,低声说道:“灵枯病啊……那可是个大麻烦。我以前听人说,这灵枯病一旦染上,那灵草就没救了,除非有厉害的丹师亲自出手,否则就是白费力气。听说前几年咱们宗门有一片灵气充沛的‘碧水连’,结果染上了灵枯病,最后还不是全部枯死了吗?连执事大人都束手无策。”

他故意提到了“碧水连”,那是一种比玉露草还要珍贵的灵草,当初染上灵枯病,宗门损失惨重,这件事在青木派外门弟子中流传甚广,用来警示弟子们灵枯病的可怕。叶沉知道,这样能进一步加剧李虎的焦虑,让他对这个任务更加抵触。他这话半真半假,既有原主记忆中的信息,也有他故意添油加醋的成分。

果不其然,李虎的脸色更白了。他听到叶沉的话,脑海中立刻浮现出“碧水连”枯死时的惨状。他知道,叶沉说的没错,灵枯病确实非常难缠。他现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怎么才能把这个烫手山芋甩出去。

“你……你少在这里乌鸦嘴!”李虎嘴硬地说道,但他的声音却明显缺乏底气。他看了看手中的锄头和药篓,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去。

“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。”叶沉淡淡地说道,然后便不再看李虎,而是径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。他知道,他的话已经像一颗种子,悄然种在了李虎的心里,等待着生根发芽。他要让李虎在处理灵枯病的过程中,不断地想起他的话,然后彻底崩溃。

叶沉回到房间,并没有急着休息。他坐在床边,闭上眼睛,脑海中开始仔细梳理关于“灵枯病”的所有信息。原主的记忆里,对于灵枯病的了解并不多,只知道它很可怕,很难治愈。但叶沉结合地球上的生物学知识,他知道任何病症的产生,都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外部的条件。

他想起了地球上的植物病理学。植物病害的发生,通常与病原体、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有关。在这个修仙世界,灵枯病无疑就是一种特殊的“植物病害”,而玉露草就是寄主植物。那么,病原体是什么?环境条件又有哪些影响?

他回忆起原主记忆中提到的一些细节:灵枯病发病迅速,从叶片枯黄到整株枯死,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天。而且,这种病似乎会传染,一片灵草染病后,很快就会蔓延到周围的灵草。这说明病原体很可能具有传染性,而且繁殖速度很快。

他心里默默地分析着。如果灵枯病是由某种微生物引起的,那么它们可能会对特定的环境条件敏感,比如温度、湿度、光照,或者某种特殊的灵气波动。如果他能找到这些关键因素,或许就能找到克制灵枯病的方法。

但他现在手头没有任何工具,也无法进行实验。他唯一能依靠的,就是原主的记忆和自己的推断。他知道,这还远远不够。他需要更多关于“灵枯病”的资料。

想到这里,叶沉想到了一个地方:藏书阁。青木派的藏书阁,虽然对外门弟子开放的区域有限,但里面肯定有关于灵草和病害的记载。虽然未必有直接治疗灵枯病的方法,但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。

他起身整理了一下粗布弟子服,然后便走出了房间。他没有急着去藏书阁,而是先在院子里转了一圈。他看到院子里其他弟子都在忙碌着,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,议论着什么。

“你们听说了吗?药田深处的玉露草又染上灵枯病了!”一个弟子小声说道。

“听说了,听说执事大人派了李虎去处理。这下李虎可要吃苦头了。”另一个弟子幸灾乐祸地说道。

“是啊,灵枯病那玩意儿,简直就是灵草的绝症。听说以前有内门师兄去帮忙,结果也只是延缓了枯死的进程,根本治不好。”

“我估计李虎这次也悬了,就他那点本事,可别把玉露草都给弄死了。”

叶沉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议论,他发现这些弟子们对灵枯病的认知,和原主记忆里的差不多,都认为那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绝症。这让他心里有了底。如果他能治好灵枯病,那么他将再次在宗门里引起轰动,而且获得的贡献点也必然会非常丰厚。

他走向藏书阁。青木派的藏书阁,是一座三层高的木质阁楼。外门弟子只允许进入第一层。虽然只是第一层,但里面也存放着不少典籍。叶沉之前在原主的记忆里,从来没有认真看过这些典籍,原主对这些枯燥的知识根本提不起兴趣。

藏书阁里此时没什么人,只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坐在书桌后打着瞌睡。叶沉知道,这是藏书阁的守阁人,也是一位内门弟子,平时对外门弟子不怎么理睬。

叶沉径直走向书架。他知道,大部分关于灵草的记载,都会集中在药学和植学分类的区域。他仔细地在书架上寻找着,一本本地翻阅着。

书架上的典籍很多,有些封面都已经破旧,有些则保养得很好。叶沉发现,这些典籍大多记载着各种灵草的形态、生长习性、药用价值等等。他快速地浏览着,寻找着关于“灵枯病”的只言片语。

时间一点点过去,叶沉完全沉浸在书海中。他发现,这个世界的文字和地球上有些不同,但大部分都能理解。他充分利用自己过目不忘的能力,将一本本典籍中的关键信息迅速记录在脑海中。

终于,他在一本名为《灵草杂记》的线装古籍中,找到了一段关于“灵枯病”的描述。这段话写得很简短,也没有提及治疗方法,但却提到了一个关键信息:

“灵枯病者,以灵气枯竭为本,外显茎叶枯黄,根系萎缩。其病因复杂,或因地脉灵气紊乱,或因邪灵侵蚀,或因灵草自身灵性衰弱……”

叶沉眼睛一亮。这段话虽然模糊,但却给他指明了方向。灵气枯竭为本!这和地球上的植物病害不同。地球上的植物病害,病原体往往是生物。而这里的“灵枯病”,似乎更倾向于一种能量层面的病变。

他继续向下看去,发现旁边还简要提了一句:“古有大能,以‘引灵阵’疏导地脉,救活枯萎之灵草。”

引灵阵!叶沉心里猛地一动。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“引灵阵”的具体布置方法,但这个词却给了他启发。既然可以用“阵法”来疏导灵气,那么就说明灵气是可以被引导和调控的。而他在处理噬灵虫的时候,也曾施展过“引灵术”,虽然只是最基础的法术,但却让他明白,灵气确实可以通过引导来达到某种目的。

他心里开始浮现出一个大胆的猜想:如果灵枯病的病因是地脉灵气紊乱,导致灵草无法吸收到足够的灵气而枯竭,那么解决之法,或许就是想办法重新为这些玉露草引入灵气,或者调整它们周围的灵气环境。

他继续寻找,但关于“引灵阵”的记载,第一层就只有这么一句话,并没有更详细的描述。这让他有些失望,看来内门弟子才能接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。

然而,失望并没有持续太久。叶沉知道,即便没有详细的阵法知识,他也可以尝试从其原理出发,结合地球上的生物学知识,来思考解决之道。

他将《灵草杂记》放回原位,然后又翻阅了几本其他相关的典籍。他发现,很多典籍中都提到了“草木有灵”的概念。这让他想到,如果灵草自身灵性衰弱,那么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增强它们的灵性,从而抵抗灵枯病?

他想到了地球上的植物生长调节剂。那是一种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。在这个修仙世界,或许也有类似“灵性调节”的方法。

叶沉没有急于离开藏书阁。他知道,自己只是获得了零星的线索,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整合。他坐在藏书阁角落的一张桌子旁,闭上眼睛,脑海中快速地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接起来。

他想到了李虎。此刻的李虎,恐怕正在药田里焦头烂额。他一定会尝试各种常规的方法来处理灵枯病,比如:

第一,清除病株。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规的手段,将枯萎的玉露草拔除,以防传染。但叶沉知道,如果病因是地脉灵气紊乱,那么清除病株治标不治本。

第二,浇灌灵水。有些宗门会将灵气充沛的泉水引来浇灌,希望能缓解病症。但这需要消耗大量的灵水资源,而且效果不一定好。

第三,施展低阶治愈法术。一些入门级的治愈法术,或许能对灵草的枯萎起到一些作用,但对于真正的灵枯病,效果微乎其微。

叶沉可以预见,李虎一定会按照这些常规方法去尝试,然后一定会失败。而他要做的,就是等待这个时机。

他心里开始勾勒出一个初步的计划:

首先,他不能表现得太过张扬,不能让执事大人觉得他早就知道治疗方法却故意不说。他要等到李虎彻底失败、束手无策的时候,再以一种“偶然发现”或“大胆尝试”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想法。

其次,他要确保自己的方法是可行的,而且最好是投入成本最低、效果最好的。这样才能最大化他的贡献点收益。

第三,他要利用李虎的焦虑和急躁。他可以在适当的时候,通过一些“无意的”言语暗示,进一步加深李虎的无力感,让他主动寻求帮助,或者向执事大人汇报困境。

叶沉在藏书阁里,又待了半个时辰。他将所有能想到的可能性都过了一遍,直到觉得没有任何遗漏,才起身离开。他知道,现在他还需要回到房间,将这些零碎的知识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思路。

当叶沉回到自己的小院时,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。他看到院子里依然有人影晃动。他注意到,李虎并没有回来。这说明他还在药田里和灵枯病搏斗。

叶沉心里冷笑。他知道,李虎现在肯定已经焦头烂额了。灵枯病这种东西,越是急躁,越是难以处理。

他回到房间,点燃了油灯。昏黄的灯光下,他取出纸笔,开始将自己在藏书阁里获得的知识,以及自己的推断,一点点地记录下来。他将灵枯病的病因归纳为几种可能性:地脉灵气紊乱、邪灵侵蚀、灵草自身灵性衰弱。

然后,他针对每一种可能性,都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。

如果真的是地脉灵气紊乱,那么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为玉露草提供额外的灵气来源。但这对玉露草来说,治标不治本,而且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。最根本的,还是疏导地脉。

如果真的是邪灵侵蚀,那么或许需要用一些镇邪符籙或者特殊的阵法来驱逐。但这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强大的力量。

如果真的是灵草自身灵性衰弱,那么或许可以通过一些蕴含灵气的丹药或者特殊的激发法术来增强。

叶沉最终将重点放在了“地脉灵气紊乱”和“灵草自身灵性衰弱”这两种可能性上。因为他手上没有任何关于“邪灵”的资料,而且面对邪灵,目前的实力也太过弱小。

他回想起《灵草杂记》中提到的“引灵阵”。虽然没有具体的阵法图,但“引灵”二字无疑是关键。他所掌握的“引灵术”虽然只是基础,但也许能够给他一些启发。

他心里有一个大胆的想法:利用“引灵术”和自己对植物的了解,尝试模拟出一种简易的“引灵阵”效果。

他知道,玉露草是一种对灵气非常敏感的灵草。如果它是因为无法吸收到足够的灵气而枯竭,那么他或许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介质,将周围的灵气“引导”到玉露草周围,从而缓解其枯竭。

介质?他想到了之前在药田里看到的那些独特的植物,以及它们散发出的香气。有些植物能够聚集灵气,有些植物能够驱散灵气。他想,如果能找到一种能够“引导”灵气的植物,将其种植在玉露草周围,或许就能起到作用。

但现在,他不可能去寻找这些特殊的植物。他只能利用现有的资源。

他突然想到了自己在地球上研究过的“植物共生”。一些植物在一起生长,能够相互促进,相互扶持。而有些植物则会相互抑制。

他回忆起原主的记忆。在青木派的药田里,有一种很不起眼的野草,叫做“聚灵草”。这种草本身并没有什么药用价值,但它却有一个特性,就是能够微弱地聚集周围的灵气。通常,药田执事们都会定期清理这些聚灵草,因为它们会抢夺灵草的灵气。

叶沉眼睛一亮!聚灵草!这不正是他需要的“介质”吗?如果能够以一定的方式,将聚灵草的“聚灵”特性,反过来引导到玉露草身上,那不就能解决玉露草灵气不足的问题了吗?

他心里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计划。他要做的,就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法,将那些被视为杂草的“聚灵草”合理地利用起来,让它们成为玉露草的“灵气输送管道”。

具体怎么操作呢?他想到了“疏导”。 就像地球上的植物,根系需要疏松透气的土壤才能更好地吸收养分。灵草的根系,也需要顺畅的灵气流通才能更好地吸收灵气。

他可以在玉露草周围种植聚灵草,但不是随意种植。他要以一种特殊的阵型,将聚灵草种植在玉露草的周围,然后通过“引灵术”,微弱地引导聚灵草聚集的灵气,流向玉露草。

这听起来很玄妙,但叶沉知道,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原理,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。

他将这个大胆的想法记录下来,并且详细地思考了每一个步骤。他甚至考虑到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,以及应对之策。他知道,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尝试,但他必须这样做。因为他没有其他选择。

他知道,李虎一定会失败。而他,则会抓住这个机会。

第二天一早,叶沉早早地起床。他没有去药田,因为执事大人已经免除了他今天的杂役。他要去做的,是去确认他的想法是否可行。

他悄悄地来到药田深处,远远地观察着玉露草区域。此时,李虎正满头大汗地在那里忙碌着。他看到李虎正在拔除枯萎的玉露草,然后又往地里浇灌着什么液体。

李虎的脸色非常难看,他身边还站着几个跟他关系不错的弟子,他们也都在唉声叹气,显然对灵枯病束手无策。

叶沉没有靠近,他知道,现在他不能暴露自己的目的。他只是远远地观察着。他看到,李虎拔除了一批枯萎的玉露草后,又往剩下的玉露草周围浇灌了数桶灵水。那些灵水散发着淡淡的灵气,但玉露草的枯黄并没有因此而停止,反而有蔓延的趋势。

这说明,李虎的处理方法无效。

叶沉心里有了底。他知道,他等待的机会快到了。

他没有再停留,而是沿着药田边缘,悄悄地走向药田深处的另一片区域。那里并不是玉露草的种植区域,而是一片生长着各种杂草的区域。他要去找一些“聚灵草”。

他很快就找到了一片生长茂盛的聚灵草。这种草其貌不扬,茎叶细长,草色翠绿,看起来和普通的野草没什么区别。但叶沉知道,它们体内蕴含着微弱的灵气,而且能够从空气中吸取灵气。

他小心翼翼地采摘了一些聚灵草,连根挖起,并且用特制的灵土包裹好。他没有采摘太多,只是足够他进行初步的试验。

他回到自己的房间,将房门紧闭。然后,他取出了几株玉露草幼苗。这些幼苗是他之前在药田里观察时,悄悄从一些还没染病的玉露草周围挖到的。他要用这些幼苗来做实验,验证自己的想法。

他在房间里用泥土模拟出一个小型的药田。然后,他将玉露草幼苗小心翼翼地种植在其中。接着,他将挖来的聚灵草,以一种特殊的阵型,环绕在玉露草幼苗的周围。

他闭上眼睛,开始运转体内的灵力。他施展“引灵术”,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聚灵草体内的灵气,向玉露草幼苗汇聚。

这是一个非常缓慢而精细的过程。叶沉的灵力毕竟微弱,而且他的“引灵术”也只是基础。但他凭着自己在地球上对植物生理学的深入理解,以及对灵气的敏锐感知,他成功地调动了聚灵草内部的灵气。

他感觉到,聚灵草微弱的灵气,正通过根系和叶片,一点点地被引导,然后通过泥土,流向玉露草幼苗。玉露草幼苗的叶片,肉眼可见地,变得更加翠绿了一点点。

虽然只是微乎其微的变化,但对叶沉来说,这已经是巨大的成功!这说明他的理论是可行的!

他没有急于求成,他知道,这种实验需要时间和耐心。他每天都在自己的房间里,重复着这个操作。他不断地调整聚灵草的种植位置,以及施展“引灵术”的强度,以期达到最佳效果。

几天过去了,当李虎再次满头大汗地从药田回来的时候,他的脸色比之前更加糟糕。他走进院子,看到叶沉正悠闲地坐在窗边看书,心里就更加来气。

“叶沉!你还有心思在这里看书?!”李虎气呼呼地冲着叶沉喊道,“你知道我们这几天在药田里有多惨吗?那灵枯病根本就治不好!我把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!就是不行!”

他一屁股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,语气中充满了沮丧和绝望。他这几天简直是生不如死,每天都在药田里和灵枯病搏斗,结果却毫无进展,眼看着玉露草一株株枯萎,他心里的焦虑就越来越重。

叶沉放下手中的书,抬起头,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“关切”。他走上前去,递给李虎一杯水。

“李虎师兄,我知道你辛苦了。”叶沉轻声说道,“我也听其他师兄说了,这灵枯病确实难缠。不过,你也不用太过沮丧。这东西,估计除了执事大人,也没人能治好。”

他这话,看似在安慰李虎,实则却是在火上浇油,进一步打击李虎的自信心。他故意点出“除了执事大人”,是想暗示李虎,这事儿不是他能解决的,让他尽快放弃,并向上汇报。

李虎接过水,大口大口地喝着,然后一拳砸在石桌上,怒吼道:“可恶!执事大人怎么会把这种活计派给我!他分明就是刁难我!”

他越说越气,丝毫没有察觉到叶沉的言语陷阱。

“李虎师兄,你别激动。”叶沉慢悠悠地说道,“我倒是听说,这灵枯病,好像以前有人用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治疗过,不过效果嘛……我就不清楚了。”

他故意欲言又止,只说了一半,吊足了李虎的胃口。

李虎一听,立刻来了精神。他猛地抬起头,眼神中带着一丝希冀。“什么特殊方法?叶沉!你快说!你知道什么就告诉我!”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,紧紧地盯着叶沉。

叶沉心里冷笑,他知道李虎已经上钩了。但他并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方法,而是装作犹豫了一下,然后才说道:“这个嘛……我也只是听人随口一提,好像是什么‘以毒攻毒’的路子,用一种带有特殊灵气的植物,来刺激玉露草,从而唤醒它们的生机。不过,这种方法风险很大,一旦用错了,玉露草会枯萎得更快。”

他故意夸大了风险,让李虎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方法。这样一来,即使他以后真的成功了,李虎也会觉得那是他冒险成功,而不是什么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。

“什么?!你说的是真的吗?!”李虎震惊地瞪大了眼睛。他从未听说过这种治疗方法。

“是不是真的,我也不敢肯定。”叶沉淡淡地说道,“毕竟这种方法剑走偏锋,一般人也不敢尝试。不过,我倒是觉得,反正现在玉露草也快枯死了,不如死马当活马医,破釜沉舟,或许还有一线生机。当然,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,李虎师兄可千万别当真。”

他再次 강조了这不是一种常规方法,是为了给自己留好后路,也让李虎自己去做出决定。他要让李虎主动去尝试,而不是他去强迫李虎。

李虎陷入了沉思。他知道叶沉说的不无道理。现在玉露草已经枯萎了一大半,再这样下去,恐怕全部都要枯死。既然常规方法无效,那么尝试一下这种“特殊方法”,或许真的能有一线生机。大不了就是所有玉露草都枯死,反正也不会比现在更糟了。

“那……那要用什么植物?”李虎抬头问道,眼神中带着一丝挣扎。

“这个我就不清楚了。”叶沉摇了摇头,“我只是偶尔听人提起,具体用什么植物,怎么操作,我一概不知。不过,我倒是可以去藏书阁再查查,或许能找到点蛛丝马迹。毕竟咱们宗门的藏书阁里,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。”

叶沉故意这样说,是为了给自己去藏书阁找资料制造一个合理的借口。也是为了让李虎觉得,他是在为了解决灵枯病而努力。

李虎心里一阵失望,但又抱有最后一丝希望。他知道,现在他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。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叶沉的身上。

“那你快去查查!”李虎急忙说道,“要是能找到线索,我请你吃好吃的!”他甚至开始许诺起好处来。

叶沉心里冷笑,脸上却依然保持着平静。“我尽量吧。”他淡淡地说道,然后便起身,再次走向藏书阁。

叶沉知道,他现在已经成功地将李虎拉入了这个局中。他去藏书阁,并不是真的要找什么资料,而是要给自己一个充足的理由,来为接下来的计划做准备。

当他再次进入藏书阁的时候,他没有去翻阅那些典籍,而是坐在角落里,开始仔细思考,要如何将自己的试验成果,以一种最自然、最不引人注目的方式,应用到药田的玉露草上。

他知道,他不能直接冲到药田里,然后对执事大人说,他有办法治疗灵枯病。他必须让执事大人主动发现他,主动给他机会。

他想到一个办法:他可以在玉露草旁边,那些还没有完全枯萎的区域,悄悄地种植几株经过他处理的“聚灵草”。然后,通过微弱的“引灵术”,慢慢地滋养那些玉露草。

这样一来,即使效果不明显,但只要能让玉露草枯萎的速度慢下来,或者稍微恢复一点生机,执事大人就一定会注意到。到时候,他就可以顺水推舟,将自己的方法说出来。

他在藏书阁里待了很久,直到夜色深沉,守阁老者都开始催促他离开,他才起身。

回到房间,叶沉将门窗紧闭。他取出自己这段时间培育的“聚灵草”以及那几株已经明显恢复生机的玉露草幼苗。他看着这些翠绿的幼苗,心里充满了自信。他知道,他已经掌握了治愈灵枯病的关键。

第二天,李虎果然焦头烂额地找到了执事大人,汇报了灵枯病的进展。

“执事大人,小的无能,已经尽力了,但灵枯病实在太过顽固,玉露草枯萎的速度越来越快,小的真的束手无策了!”李虎跪在执事大人面前,满头大汗地说道。

执事大人坐在椅子上,脸色阴沉。他早就知道灵枯病难缠,但也没想到竟然如此棘手。他挥了挥手,示意李虎起身。

“起来吧。”执事大人说道,“这不怪你。灵枯病确实是药田里的一大顽疾。看来,只能让内门弟子出手了。”

李虎心里松了一口气。他终于可以摆脱这个烫手山芋了。

就在这时,叶沉的身影出现在药阁门口。他脸上带着一丝焦虑和担忧,仿佛是刚刚听说噬灵虫事件一样,急匆匆地赶来。

“执事大人!弟子听说玉露草染上灵枯病了!情况怎么样了?!”叶沉恭敬地问道,语气中充满了对宗门事务的“关心”。

执事大人抬起头,看到是叶沉,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外。他没想到叶沉会主动前来。他之前对叶沉的“好印象”依然存在,所以语气也比对李虎要温和一些。

“你来了。”执事大人说道,“情况不太好。灵枯病蔓延得很快,李虎也束手无策。”

叶沉闻言,脸上露出一丝“痛惜”的神色。“玉露草如此珍贵,若是全部枯萎,那损失可就大了。”他叹了口气,然后抬头看向执事大人,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,仿佛是在思考着什么。

执事大人看着叶沉的神色,心里一动。他想起之前叶沉在噬灵虫事件中的表现。这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弟子,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人带来惊喜。他心里隐隐觉得,叶沉或许有什么想法。

“叶沉,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说?”执事大人问道。

叶沉装作被点破心思,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。然后,他才缓缓抬头,小心翼翼地说道:“执事大人,弟子在藏书阁偶然看到一本古籍,上面提到了一个关于灵枯病的记载。虽然只是只言片语,但弟子斗胆猜测,或许可以尝试另一种方式……”

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方法,而是先将“藏书阁”和“古籍”抬出来,这样能增加他话语的可信度,也让执事大人觉得,他并非信口开河,而是有依据的。

李虎听到叶沉的话,心里猛地一颤。他想到了昨天叶沉和他说的话。难道叶沉真的找到了什么特殊方法?!他眼神复杂地看向叶沉,心里既希望叶沉能成功,又嫉妒叶沉可能会因此而立功。

执事大人听到叶沉的话,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。他知道叶沉这个弟子虽然资质平平,但头脑却很灵活。上次噬灵虫事件,叶沉的表现让他印象深刻。

“哦?什么方法?说来听听!”执事大人说道。

叶沉心里一喜,知道机会来了。他知道,他要以一种看似“无私”但实则“处处为自己着想”的态度,获得解决“灵枯病”的机会,并悄悄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,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解决灵枯病的功绩,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执事心中的地位和未来的贡献点收益,同时通过解决“灵枯病”展示自己更为深层次的“价值”。他深吸一口气,然后缓缓地开口,将自己连日来的思考和试验,以一种更委婉、更易于接受的方式,娓娓道来。

Comments (0)

No comments yet. Be the first to share your thoughts!

Sign In

Please sign in to continu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