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:地脉初探与阵法萌芽

清心竹林执事,这个头衔在叶沉看来,就如同插在他未来棋盘上的一枚关键棋子。他已经利用它,获得了充足的权限和便利,也彻底解决了生存的后顾之忧。现在,他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清心竹林,而是更深远的宗门布局。藏书阁三层,成了他夜里最主要的战场。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每一本与灵脉、阵法、灵植深层医理相关的古籍。这些古籍内容驳杂,有些晦涩难懂,但叶沉凭借他融合了地球科学知识的独特视角,总能从中捕捉到一丝丝常人难以察觉的线索。

他尤其关注地脉灵气调理的典籍。他发现,这个世界对于地脉灵气的理解,大多停留在“疏导”、“引入”和“镇压”这些相对粗暴和直接的方法上。古籍中记载的调理方案,无一不是耗费巨大的人力、物力,甚至需要宗门元婴期以上长老耗费数十年之功才能完成的浩大工程。这些方法往往以牺牲部分区域灵气的活跃性,来确保另一部分区域的稳定,治标不治本,效果也难以持久。更重要的是,许多古老而精妙的方法,因为其复杂性和对灵材的苛刻要求,早已失传。叶沉通过对这些古老方法的深入研究和案例分析,发现其核心问题在于,它们始终是将地脉灵气视为一种可以被强行塑造和驾驭的“死物”。然而,在他看来,地脉灵气如同血脉,是活生生的存在。

叶沉放下手中的一本名为《九天灵脉考》的薄册,轻轻揉了揉发胀的眉心。书中所述的“龙脉锁灵阵”,理论上可以强行扭转一条混乱地脉的走向,但其代价是需要以数座灵山作为阵基,并辅以万年灵乳、九幽冥晶等稀世奇珍。这几乎是闻所未闻,更重要的是,这种阵法虽然能短时间内“矫正”地脉,但却会压制地脉本身的活力,使其变得僵硬,失去了自然流转的灵性。这与叶沉心中设想的“活性化地脉”理念,完全背道而驰。

“这不是解决之道。”叶沉低声自语,声音很轻,只有他自己能听到。他从书架上取下另一本泛黄的古卷,翻开阅览。这本《灵植图鉴补遗》中,记载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灵植,其中有一株名为“回春草”的灵草,引起了他的注意。书中描述,回春草生长在灵气混乱之地,却能缓慢地吸收并转化驳杂灵气,使其变得纯粹。虽然这种转化极其缓慢,对整个地脉的影响微乎其微,但叶沉却从中看到了“自愈”的可能性。这种灵草,就像是地脉的“清道夫”,虽然力量弱小,但其作用却是传统方法所不具备的。

这个发现让叶沉的心头升起了一丝明悟。他联想到了自己在地球上所学的生态学知识。一片健康的生态系统,并非依靠外部的强制干预,而是通过其内部的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循环,来维持自身的平衡和健康。地脉灵气,又何尝不是如此?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,去“唤醒”地脉自身的“自愈能力”和“循环机制”,让它能够自行疏导淤积,净化驳杂,那才是真正的根本解决之道。这与他的“唤醒之法”异曲同工,都是从激发事物内部本源生机入手。

这个想法如同醍醐灌顶,让叶沉眼前豁然开朗。他握紧手中的古籍,目光变得深邃而明亮。他知道,这条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,但一旦成功,其意义将远超修复清心竹林。他要做的,不是去“改造”地脉,而是去“激活”它。

接下来的日子,叶沉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“激活地脉自愈”理论的构想和验证上。他白天依然在清心竹林忙碌,维持着清心竹林的生机,偶尔还会去那几块试验田转转,查看碧水连的生长情况。在这些试验田上,他除了用“唤醒之法”配合聚灵草改善土壤环境外,也会悄悄地加入一些自己用灵石培育而成的、类似于“回春草”特性但效果更强的变种灵草。这些变种灵草极其微小,混杂在土壤中,外人根本无法察觉,但它们却能缓慢地净化土壤中的驳杂灵气,以此为他的“激活地脉自愈”理论进行初步的验证。

夜里,藏书阁三层则成了他进行“思想实验”的场所。他查阅了大量关于灵草生长的“微环境”理论,以及一些记载了灵草之间“共生”关系的古籍。他甚至开始尝试在藏书阁三层的角落,用一些废弃的灵木和灵土,搭建了一个小型的“微型地脉模型”,模拟清心竹林深处的地脉环境。他用自己的灵气小心翼翼地引导模型中的灵气流转,观察其变化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和试验,叶沉有了一个初步的发现。他发现,清心竹林深处地脉淤积之处,并非灵气稀薄,反而是灵气过剩,但这些灵气过于驳杂凝滞,无法被竹子吸收利用。他尝试在模型中,用一种名为“净灵草”的普通灵草,以一种特殊的“螺旋阵”方式围绕在灵气淤积的中心。这种草本身并没有太强的灵力,但它的根系却异常发达,能够形成一种细密的网状结构,并能缓慢地吸收和释放纯粹的灵气。

当净灵草以这种方式布置后,叶沉惊喜地发现,模型中原本凝滞的灵气开始缓慢地流动起来,并且变得更加纯粹。虽然这种变化非常微弱,但他敏锐的灵觉还是捕捉到了。这就像是,净灵草的根系形成了一个个微小的“活性滤网”,将淤积的灵气一点点地“重新激活”。

这个发现让叶沉欣喜若狂,他知道自己找到了切入点。但他并没有立即向执事大人汇报。他知道,这种“激活地脉自愈”的理论,太过颠覆这个世界的认知,如果没有切实的证据,贸然提出只会引起怀疑。他需要一个“偶然发现”的机会,来引执事大人上钩。

几天后,叶沉在清心竹林深处,那些地脉淤积之处附近,装作不经意地,将一些生长茂盛的净灵草以“螺旋阵”的方式种植了下去。他并没有刻意隐藏,反而让它们看起来像是不经意间的自然生长。这些净灵草虽然普通,但在他“唤醒之法”的催动下,却比寻常的净灵草更显生机。他知道,执事大人经常会亲自来清心竹林巡视,尤其是对清心竹林深处那块“顽疾”之地,更是格外关注。

果然,又过了几日,执事大人再次来到清心竹林。他看到叶沉依然在竹林深处忙碌,便笑着走上前去。

“叶沉啊,近来清心竹林恢复得极好,宗门长老会都赞不绝口。你辛苦了。”执事大人和煦地说,目光也习惯性地扫向了清心竹林深处。

叶沉放下手中的工具,恭敬地拱手道:“执事大人谬赞了。弟子不过是尽力而为。清心竹林能够恢复,主要还是宗门灵材供应充足,以及清心竹自身底蕴深厚。”他永远不会把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,而是把大部分功劳推给外部因素,这既显得谦逊,又能巧妙地暗示资源的投入是多么关键。

执事大人微笑着点了点头,然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些刚刚被叶沉种植下去不久的净灵草上。他微微一愣,然后走了过去,蹲下身子,仔细观察起来。

“这是……净灵草?”执事大人疑惑地问道,“此处以前并未见此草,而且这些净灵草长势,似乎比寻常的净灵草更加喜人。难道是你新培育的品种?”

叶沉心里一动,知道执事大人已经注意到他埋下的“线索”。他露出一丝“意外”和“困惑”的神情,然后走上前去,也蹲下身子,装作仔细观察的样子。

“回执事大人,”叶沉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,“弟子前些日子在此处巡视时,偶然发现了这些净灵草。它们确实有些不同寻常。弟子也曾疑惑,此处地脉灵气驳杂,按理说不应该有生长如此旺盛的净灵草。弟子也曾好奇它们为何会在此处生长,甚至还用灵觉探查了一番。”

执事大人听到叶沉的话,目光更加专注。他知道叶沉的灵觉敏锐,对灵植的理解也远超常人。

“你探查到了什么?”执事大人迫不及待地问道。

叶沉沉吟片刻,然后说:“回执事大人,弟子发现,这些净灵草的根系,似乎能与地脉中的驳杂灵气产生一种……微弱的共鸣。它们的存在,似乎让那些原本凝滞的灵气,有了一丝……活性。虽然非常微弱,但弟子确实感受到了。”

叶事半真半假的话,立刻引起了执事大人极大的兴趣。他再次闭上眼睛,用更敏锐的灵觉仔细探查那些净灵草周围的灵气波动。片刻后,他豁然睁开眼睛,脸上露出了震惊之色。

“真的!确实如此!虽然极其微弱,但那些淤积的灵气,似乎真的活泼了一些!”执事大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,他猛地站起身,在原地踱步起来,“这……这简直是闻所未闻!寻常灵植,只会受驳杂灵气影响而枯萎,怎会反倒能令驳杂灵气变得活泼?”

叶沉见状,立刻知道自己成功地勾起了执事大人的好奇心。他顺势说道:“弟子也对此感到十分困惑。所以弟子斗胆猜测,这净灵草,或许能与清心竹林深处地脉淤积的问题,有着某种联系。或许我们可以尝试,循序渐进地,以这些净灵草为引,看能否进一步激活地脉自身的循环能力。”

执事大人闻言,停下了脚步,目光灼灼地看着叶沉。他知道叶沉所说的“激活地脉自身的循环能力”是何等大胆而超前的想法,这完全颠覆了宗门百年以来对地脉调理的认知。宗门一直以为地脉是需要强行疏导的,从未想过它自身也能“自愈”。

“激活地脉自愈……叶沉,你这个想法,太过惊世骇俗了。”执事大人语气有些复杂,既带着赞赏,也带着一丝警惕。他知道,如果这种方法真的可行,那将是改变整个修仙界地脉调理格局的壮举。

叶沉立刻低头,恭敬地说道:“弟子愚钝,这不过是弟子一厢情愿的猜测,绝不敢夸大其词。弟子也知地脉问题涉及重大,绝非轻易可动。但弟子以为,与其强行疏导,不如顺应天道,尝试激发地脉本身的潜力。弟子也并非要立即大规模动手,而是希望,能够像清心竹林当初的恢复一样,先进行一次‘小范围的,初步试验’。”

“小范围的,初步试验?”执事大人重复道。他心中迅速衡量着其中的利弊。叶沉的谨慎态度,以及他以往屡创奇迹的能力,让他无法完全拒绝这个听起来有些荒唐的想法。更何况,清心竹林深处的地脉问题,已经是宗门百年来的顽疾,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。

“你打算如何试验?”执事大人问道,语气虽然平静,但叶沉能感觉到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期待。

叶沉知道,这是他最关键的一步。他必须提出一个既能让执事大人觉得安全可控,又能为自己后续布置留下足够空间的方案。

“回执事大人,”叶沉不疾不徐地说道,“弟子曾查阅藏书阁典籍,发现一些古老的阵法,其核心理念并非单纯的汇聚或疏导灵气,而是‘引导’和‘共鸣’。弟子设想,是否可以参照这些古老阵法的一些理念,以净灵草为阵眼,在清心竹林深处,那些灵气淤积最严重的几处地方,秘密布置一些微型‘共鸣阵’。”

“共鸣阵?”执事大人眉头微皱,这个词他闻所未闻。“何为共鸣阵?”

“弟子理解的共鸣阵,并非传统的攻击或防御阵法,”叶沉解释道,“它更像是一种特殊的引灵阵变种。它不直接作用于地脉本身,而是通过净灵草的特殊根系,以及弟子特殊的‘唤醒之法’,去微弱地引导地脉中驳杂灵气与清心竹的本源灵气产生共鸣。这种共鸣,就像是水波荡漾,能缓缓地将淤积的死水化作活水,让它们重新流动起来,并逐渐变得纯粹。”

他刻意将“唤醒之法”提了出来,并强调其在其中的作用,以此来进一步巩固执事大人对他的依赖。他又强调这种阵法是“微型”,是“秘密布置”,这样就排除了大规模改动地脉的风险,也给了执事大人一个“退路”,万一失败,也不会引起宗门内外的震动。

执事大人听完,再次陷入了沉思。叶沉的话,听起来玄奥,但却隐隐与他之前见过的“唤醒之法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他知道,叶沉的“唤醒之法”并非直接灌输灵气,而是激发灵植自身的生机。如果真的能将这种理念延伸到地脉上,那……

良久,执事大人抬起头,目光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期望。

“好!叶沉,本座便信你一次!”执事大人终于下定决心,“不过,你必须向本座保证,你所说的一切,必须控制在一个‘小范围’内,且不可造成任何不可逆的后果。宗门对地脉问题极为重视,若有闪失,你我二人,都将难以交代!”

“弟子明白!”叶沉立刻郑重地拱手道,“弟子愿立下灵誓,此试验绝不越雷池一步,若有任何异常,弟子立刻停止。”

执事大人点了点头,然后从怀中取出一枚玉简,递给叶沉。

“这玉简中记载了清心竹林地下地脉的详细分布图,这是宗门核心机密,你当妥善保管,绝不可外泄!”执事大人严肃地叮嘱道,“此外,你需要任何灵材,只要不过分,可直接向药阁呈报。我会亲自批复。你暂时将那几块试验田空置出来,用作你的地脉试验。”

叶沉接过玉简,心中狂喜,但脸上依然保持着恭敬和谨慎。他知道,这玉简的价值,远超千金。有了地脉分布图,他就可以更精准地布置他的“灵植阵法”了。而“空置试验田”的批复,更是给了他光明正大的理由,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布局。

“多谢执事大人栽培,弟子定不负所望!”叶沉再次拱手,姿态谦卑,却掩饰不住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。

送走执事大人,叶沉迅速回到竹屋,将那枚玉简紧紧握在手中。他迫不及待地将灵气注入其中,一道详细而复杂的地图顿时浮现在他脑海中。那是清心竹林地下深处的地脉走向图,密密麻麻的灵气节点、流淌轨迹、乃至淤积之处,都清晰地标注出来。这比他之前在藏书阁查阅的资料详细了数十倍,甚至连一些极其微小、难以察觉的灵气支脉,也赫然在列。

有了这份地脉图,叶沉感觉自己就如同一个手握精密地图的探险家,对这片广袤的地底世界有了完全的掌控。他知道,他所构思的“激活地脉自愈”理论并非空穴来风。地脉灵气,就像是一个存在于这片土地深处的巨大生命体,拥有着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。而他的“唤醒之法”以及即将布置的“灵植阵法”,就是要作为一种“温和的催化剂”,去激活这个生命体的潜能。

他重新审视了自己对“灵植阵法”的设想。这次,他不再仅仅局限于“共鸣阵”,而是要结合地脉的实际走向,构建一个更为宏大、更加精密的“微循环灵植阵法群”。他知道,像清心竹林这样的地脉问题,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全解决的。他需要时间,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,而“空置试验田”则提供了绝佳的掩护。

叶沉将玉简妥善收好,然后走到木桌前,铺开一张空白的兽皮纸。他蘸取灵墨,开始细致地勾勒起来。他首先将清心竹林的地脉图绘制出来,然后,在那些灵气淤积之处,他标注上一个个节点。他设想用不同种类的灵草,以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,形成一个个微型的阵法。

例如,在那些灵气过于活跃、导致清心竹无法吸收的节点,他会布置一种名为“缓灵草”的灵植阵。这种草能够缓慢地吸收多余的灵气,并将其以更温和的形式释放出来,如同一个“灵气缓冲器”。而在那些驳杂灵气淤积的区域,他则会以净灵草为主,辅以少数具有微弱净化能力的伴生灵植,构建出他所说的“共鸣阵”,去“唤醒”淤积灵气的活性。

叶沉的笔尖在兽皮纸上沙沙作响,线条勾勒出奇妙的轨迹,灵草的名称、数量、种植深度乃至于灵气引导的手法,都标注得一清二楚。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药理知识,而上升到了对灵气运行规律和灵植生命本源的深刻理解。他甚至尝试将一些在地球上学到的“仿生学”理念融入其中,比如模仿自然界中植物的根系结构来构建地下阵法,让灵草根系彼此交织,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“生态循环”。

他并没有急着去试验田动手,而是先在心中反复推演这些阵法的可行性,计算每种灵草的灵气波动、生长周期以及彼此之间的影响。他知道,这将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,但他有足够的耐心。只要每一步都走得稳,那么最终的收获就会越大。

他甚至设想,未来这些“灵植阵法”一旦成功,不仅可以解决宗门的地脉问题,还可以将废弃的灵地重新激活,变废为宝,甚至能够培育成新的珍稀灵植产地。而他自己,也将成为宗门内部不可或缺的存在。

这张手稿,记录的不仅仅是阵法,更是叶沉对这个世界的深刻理解和野心。他知道,真正的战争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厮杀,而是在无声无息间的布局和算计。他要做的,就是在这青木派的灵气沃土上,种下他的“种子”,然后静待它们生根发芽,长成参天大树,最终庇佑他在这残酷的修仙世界中,活得更好,变得更强。

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竹屋的缝隙洒落进来时,兽皮纸上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图示和文字。叶沉收起手稿,眼中带着一丝疲惫,但更多的却是满足和期待。

他知道,一切,才刚刚开始。

Comments (0)

No comments yet. Be the first to share your thoughts!

Sign In

Please sign in to continue.